《交易》| 李方圆解读
思维导图在最后!
1. 什么是商业模式?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。… 1
1.1. 交易主体… 1
1.2. 资源能力… 1
1.3. 交易方式… 1
1.4. 商业模式思维 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本质上,它是一种指引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 1
1.4.1. 思考方式… 1
2. 高价值的资源能力包括什么?… 1
2.1. … 1
2.1.1. 资源能力,不是因为优势、稀缺而有价值,而是因为它可以被交易而有价值。 1
2.2. … 1
2.2.1. 用自己的资源置换他人的能力,解除了自己的资源约束。… 1
3. 谁是你真正的交易主体?… 1
3.1. … 1
3.1.1. 比如,一个小提琴手,在音乐会上为高净值用户演奏获得的收益,肯定比在大街上摆摊演奏多得多。虽然小提琴手的拉琴水平并没有改变,但是交易对象不同,收益大不相同。 1
3.1.2. 再比如,中华老字号化妆品谢馥春,通过转变合作伙伴,实现了收益大增。一开始,它跟普通超市合作,但是根本竞争不过新消费化妆品。负责人转念一想,谢馥春最大的特色在于历史底蕴,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格外有价值。而这些人在哪里呢?很多喜欢游览人文景观的人,对有历史传承的老字号产品特别感兴趣,每到一个景区就想买些作为礼品带回去。于是,谢馥春就跟人文景区合作,在景区里销售古典化妆品。化妆品售价从几十元涨到上百元,却深受游客的喜爱。 2
3.1.3. 双方利益最大化… 2
3.1.4. 上海有个公益组织,想解决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。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请护工,但是成本太高,组织和老人们都负担不起。怎么办?这个公益组织设计了一种新的模式——请那些退休不久的健康老人来做义工。而且,他们不是以钱来结算服务,而是按时间来积分。做义工的老人,在自己80岁以后,可以用这些积分换取别人为自己提供义工服务,公益组织也会每年为义工老人组织体检和旅游。你看,退休的健康老人最大的资源就是空闲时间,而且他们对金钱渴望不高,更大的需求是自己老有所依。在这场交易中,双方的交易成本都很低,但都获得了满意的结果。 2
3.1.5. 商业模式设计,就是要看到交易主体的多面性和其中蕴含的价值,通过恰当的角色设计,把交易主体拥有的资源能力发挥到极致。… 2
4. 实现共赢的交易方式有哪些?… 2
4.1. 交易方式是变化万千的,而本质在于两条逻辑,一条是设计两方如何合作的业务逻辑,另一条是设计两方如何进行金钱结算的收支逻辑。掌握交易方式的重点,不是记住所有的交易方式,而是具备设计交易方式的意识,在具体的场景中,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。… 2
4.1.1. 第一个场景。俗话说:“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。”. 2
4.1.2. 招徒弟做女婿,肥水不流外人田… 3
4.1.3. 不仅改变了收支方式,还改变了业务模式。… 3
5.  3
5.1. 回顾一下。一开头,作者提出,商业模式的定义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。其中蕴含着三个要素,利益相关者、各自的资源能力,以及交易方式。围绕着这三个要素,咱们了解了商业模式思维的具体应用。 在资源能力的识别上,作者提醒我们,要站在交易关系中看资源,而不仅是孤立地看资源是否稀缺、是否有优势。站在这样的视角下,虚拟的资源、闲置的资源、预期的资源、废弃的物品,都有可能有大用途。同时,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的资源,还要抬起头来,打开视野,看到别人的资源,积极地跟对方交换。 在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上,作者指出,选择利益相关者的第一大原则是利益最大化,同样的产品,找到不同的客户,不同的合作伙伴,释放的价值可能完全不同。第二大原则是成本最低,第三大原则是针对交易主体做不同的角色设计,让每个资源得到极致释放。 关于交易方式的设计,我们看到,交易方式千变万化,但是核心是两条逻辑,一条是业务逻辑,一条是金钱逻辑。我们要用巧妙的交易方式,针对具体的场景做具体的设计。 最后,我想分享的是,商业模式对企业来说,是让各个利益主体、资源能力各得其所,而对我们每个个体来说,则是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大的思想系统。我们每个人,都会被困在自己的系统之内,就像那句著名的话,我们拔着自己的头发,是无法脱离地面的。但是,商业模式思维,能把我们的思维格局打开,让我们的思想,从原有狭小的系统里边跳出来。在一面中看出另一面,在自我外看到他人,在个体间看到关系。 当我们脚踩在更大的系统,回望自己的问题,会发现可能性多了,原来的死局变活局。希望我们都能感受到商业模式思维,带给我们的豁然开朗。就像《有限与无限的游戏》那本书提醒我们的,人生,原来是一场无限游戏。… 4
6. 分成模式不一定好 改变金钱的收支逻辑… 5
1. 什么是商业模式?商业模式就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。
1.1. 交易主体
1.2. 资源能力
1.3. 交易方式
1.4. 商业模式思维 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。本质上,它是一种指引我们跳出固有的思维框架
1.4.1. 思考方式
2. 高价值的资源能力包括什么?
2.1. 
2.1.1. 资源能力,不是因为优势、稀缺而有价值,而是因为它可以被交易而有价值。
2.2. 
2.2.1. 用自己的资源置换他人的能力,解除了自己的资源约束。
3. 谁是你真正的交易主体?
3.1. 
3.1.1. 比如,一个小提琴手,在音乐会上为高净值用户演奏获得的收益,肯定比在大街上摆摊演奏多得多。虽然小提琴手的拉琴水平并没有改变,但是交易对象不同,收益大不相同。
3.1.2. 再比如,中华老字号化妆品谢馥春,通过转变合作伙伴,实现了收益大增。一开始,它跟普通超市合作,但是根本竞争不过新消费化妆品。负责人转念一想,谢馥春最大的特色在于历史底蕴,对于喜欢历史的人格外有价值。而这些人在哪里呢?很多喜欢游览人文景观的人,对有历史传承的老字号产品特别感兴趣,每到一个景区就想买些作为礼品带回去。于是,谢馥春就跟人文景区合作,在景区里销售古典化妆品。化妆品售价从几十元涨到上百元,却深受游客的喜爱。
3.1.3. 双方利益最大化
3.1.4. 上海有个公益组织,想解决高龄老人的养老问题。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请护工,但是成本太高,组织和老人们都负担不起。怎么办?这个公益组织设计了一种新的模式——请那些退休不久的健康老人来做义工。而且,他们不是以钱来结算服务,而是按时间来积分。做义工的老人,在自己80岁以后,可以用这些积分换取别人为自己提供义工服务,公益组织也会每年为义工老人组织体检和旅游。你看,退休的健康老人最大的资源就是空闲时间,而且他们对金钱渴望不高,更大的需求是自己老有所依。在这场交易中,双方的交易成本都很低,但都获得了满意的结果。
3.1.4.1. 成本最小化
3.1.5. 商业模式设计,就是要看到交易主体的多面性和其中蕴含的价值,通过恰当的角色设计,把交易主体拥有的资源能力发挥到极致。
3.1.5.1. 做好交易主体的角色设计
4. 实现共赢的交易方式有哪些?
4.1. 交易方式是变化万千的,而本质在于两条逻辑,一条是设计两方如何合作的业务逻辑,另一条是设计两方如何进行金钱结算的收支逻辑。掌握交易方式的重点,不是记住所有的交易方式,而是具备设计交易方式的意识,在具体的场景中,选择最恰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。
4.1.1. 第一个场景。俗话说:“教会徒弟,饿死师傅。”
4.1.1.1. 不能改变业务逻辑,而要改变金钱结算方式。
4.1.2. 招徒弟做女婿,肥水不流外人田
4.1.2.1. 分成模式,实现了双赢。
4.1.3. 不仅改变了收支方式,还改变了业务模式。
5. 
5.1. 回顾一下。一开头,作者提出,商业模式的定义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。其中蕴含着三个要素,利益相关者、各自的资源能力,以及交易方式。围绕着这三个要素,咱们了解了商业模式思维的具体应用。 在资源能力的识别上,作者提醒我们,要站在交易关系中看资源,而不仅是孤立地看资源是否稀缺、是否有优势。站在这样的视角下,虚拟的资源、闲置的资源、预期的资源、废弃的物品,都有可能有大用途。同时,我们不仅要看到自己的资源,还要抬起头来,打开视野,看到别人的资源,积极地跟对方交换。 在利益相关者的识别上,作者指出,选择利益相关者的第一大原则是利益最大化,同样的产品,找到不同的客户,不同的合作伙伴,释放的价值可能完全不同。第二大原则是成本最低,第三大原则是针对交易主体做不同的角色设计,让每个资源得到极致释放。 关于交易方式的设计,我们看到,交易方式千变万化,但是核心是两条逻辑,一条是业务逻辑,一条是金钱逻辑。我们要用巧妙的交易方式,针对具体的场景做具体的设计。 最后,我想分享的是,商业模式对企业来说,是让各个利益主体、资源能力各得其所,而对我们每个个体来说,则是帮助我们建立一个更大的思想系统。我们每个人,都会被困在自己的系统之内,就像那句著名的话,我们拔着自己的头发,是无法脱离地面的。但是,商业模式思维,能把我们的思维格局打开,让我们的思想,从原有狭小的系统里边跳出来。在一面中看出另一面,在自我外看到他人,在个体间看到关系。 当我们脚踩在更大的系统,回望自己的问题,会发现可能性多了,原来的死局变活局。希望我们都能感受到商业模式思维,带给我们的豁然开朗。就像《有限与无限的游戏》那本书提醒我们的,人生,原来是一场无限游戏。
6. 分成模式不一定好 改变金钱的收支逻辑